人人妻人人玩人人澡人人爽-一本色道久久99一综合-国产午夜伦鲁鲁-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

用戶注冊
用戶名:
姓名:
單位:
手機號碼:
職稱/職務:
身份證號:
郵箱:
密碼:
*企業名稱:
企業地址:
*手機號碼:
*注冊郵箱:
企業經濟性質:
企業類別:
*統一社會信用代碼:
注冊資本:
固定資產:
企業人數:
上年收入:
傳真:
公司網址:
法定代表人姓名:
法定代表人職務:
法定代表人電話:
對接負責人姓名:
對接負責人職務:
對接負責人電話:
對接負責人郵箱:
企業聯系人姓名:
企業聯系人職務:
企業聯系人電話:
企業聯系人郵箱:
企業簡介:
入會推薦人姓名:
入會推薦人單位:
入會推薦人電話:
入會推薦人職務:
上傳資料(必傳,LOGO尺寸:160*200):
上傳企業logo
上傳企業營業執照復印件蓋公章掃描版/JPG版)
上傳入會申請表蓋公章掃描版/JPG版)
用戶登錄
 
首頁 > 專家庫 > 專家觀點

劉芳:建筑產業化其實路還長

發布時間:2015-10-27 14:13瀏覽次數: 3713

  

建筑產業現代化提了多年,那么,我國當下究竟發展到哪一階段了?盡管全國20多個省市積極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,并紛紛出臺相關的指導意見和政策措施,但據我了解,相信業內人士對這一問題或許并不樂觀。

 

目前從總體現狀來說,從地方政府方面看,在推進建筑產業化方面基本上是以行政手段為主,搞一刀切的居多,沒有考慮市場和經濟水平因素,而且政策措施大多沒有具體實施細則;從企業方面看,除了少數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和象征性投入外,絕大多數開發企業、設計單位和施工企業仍然在觀望,囿于成本、技術、人才等因素不愿意投入。

 

其實,在我看來,雖然建筑產業化口號喊得很響,也喊了多年,但是實際推進效果卻十分有限。那么建筑產業化應如何有效推進?筆者認為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。

 

首先,要制定建筑產業化發展規劃。發展建筑產業化,各地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一個總體發展規劃和產業布局,不能簡單地運用行政手段推進。發展規劃的制定和產業布局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,適應地方經濟發展水平,統籌全局,充分發揮各地方優勢資源,開拓市場,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,引導上下游企業協調發展。

 

根據國外的經驗,建筑產業化的發展是以市場為主導,隨著技術、經濟水平循序漸進發展的。因此,制定發展規劃不能脫離市場,不能搞大躍進。

 

從長期目標看,應當打造以綠色建筑為核心的全套建筑產業鏈條,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,推動我國建筑業轉型升級,實現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和節能減排戰略。

 

從中期目標看,應以生產方式變革為主,當市場和技術成熟以后,逐步淘汰落后生產方式,調整產業布局,推行構配件工廠生產規模化、自動化、施工機械化、建筑裝飾集成化、管理現代化,逐步淘汰手工作業模式,形成完整的一體化產業鏈,從而實現建筑工業化。

 

從短期目標看,應優先發展以鋼筋深加工、新型組合樓板、新型墻體、部品部件等為主的模式,改變部分現場手工作業為工廠化制作、半機械化施工,有效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,以價格和效率綜合優勢贏得市場。

 

另外,要以市場為主培育相應的材料、部件中間體生產企業,形成生產、技術支持、安裝的一體化服務模式。各地方可根據當地優勢資源,形成地方特色的優勢產品,依靠成本和服務優勢,逐步擴大市場。

 

其次,要出臺建筑產業化政策實施指導細則,建立問責機制。各地方的建筑產業化政策大多是以一定面積獎勵、提前辦理銷售許可、優先取得土地和減免配套費等為主,但是相關政策大多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,大部分政策無法有效落到實處。因此,各地應抓緊制定詳細的產業化建筑實施指導細則和辦事流程,打破各主管部門條塊分割管理、誰都管又誰都不負責的狀態,讓相關政策得到有效落實。

 

產業化實施指導細則應理順工作程序,建立統一協調機制,細化工作要點。對于建筑產業化項目可作為地方重點項目,相關工作辦理可實施綠色通道,主動為企業做好服務,打造良好投資環境,吸引相關企業積極參與。除此之外,還應該建立相應的問責機制,對于涉及建筑產業化的各項工作實行限時督辦,對于不作為的責任部門進行問責,確保各項政策有效落地實施。

 

再次,要更新管理觀念,降低成本,避免惡性競爭。建筑產業化主要是生產方式的變革,這就勢必會打破固有的體制、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。對于傳統建筑企業而言,應抓住國家大力發展建筑產業化的時機,主動改變傳統粗放型的管理模式,實施精細化管理,通過技術進步和科學管理提高勞動效率,減少消耗,逐步降低成本,主動占領市場,并逐步擴大市場。

 

目前建筑產業化發展處于起步階段,由于市場發育不成熟,社會化程度不高,產業鏈條尚未形成,短期內成本高于傳統建造方式是必然的。但從長期發展來看,建筑產業化綜合成本會低于傳統建造方式。因此,現階段各地應培育和組建地方龍頭企業,集中優勢力量把龍頭企業做大做強,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,引領整個行業健康發展。

 

此外,要充分考慮地方建筑產業化市場的容量,而不是一窩蜂地上項目,使行業還未充分發展就陷入惡性競爭的尷尬境地。龍頭企業抗風險能力強,資金雄厚,技術人才儲備充分,各地方應重點把產業化項目優先向龍頭企業傾斜。初期不宜引導過多的中小企業參與,當建筑產業化普遍被社會認可時,順勢引導相關中小企業參與。相關部門應做好產業整體規劃,加大社會專業化分工,通過技術進步和充分競爭降低價格。

 

最后,還要建立科學的建筑產業化評定標準。建筑產業化的認定不應簡單地以裝配率作為唯一的認定指標,而應根據各地方特點制定評價標準,綜合考慮不同類型建筑、新技術、新產品等因素,參考綠色建筑的評價標準,設定不同的星級評價標準,根據經濟發展水平、地方優勢資源、市場情況、技術能力,采用打分制方法對建筑產業化進行認定,將相關政策和評價標準掛鉤,并根據實際情況定期對認定標準進行修訂。

 

(本文作者劉芳系中共遼寧省委黨校法學教研部副主任 副教授)